談談職涯規劃與跨部門溝通
目錄
講者Desmond曾任職不同外商企業的高階領導人,現在則擔任企業的教練,同時在一個非營利組織STP擔任學生們的教練。
有時內心由衷敬佩任職企業的高階主管,願意撥出額外的時間與同學分享職涯及解惑各種問題,我想這也是一種Giver展現吧!
Desmond分享:「當職位坐得愈高的時候,很少人會給你鼓勵,甚至多的是批評,需要學會自我激勵。」
而旅遊是將自己重新reset,使他學習三件事情:
旅遊,學會了謙卑
旅遊,學會聚焦他人
旅遊,讓自己再出發
關於職涯規劃
很多人會設定在哪個階段年薪到到多少、該做到什麼職位,講者分享他從來不設定目標,反而先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型態,或想要什麼職場環境,再去培養下一個階段所需的能力。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但機會來的時候,你準備好了嗎?
你會疑問,自己到底該培養什麼能力? (下方是講者提及到的能力)
與人溝通的能力
與人互動的能力
冷靜判斷的能力
察言觀色的能力
自我激勵的能力
清楚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時間管理
說服力
連結力
抗壓力
影響力
在職涯第一個十年,能學什麼事情就儘量去學,不要太計較薪資,但不表示薪資不重要,而是剛入職場的新鮮人,剛進公司努力去學習,並全心投入各項任務廣結人脈。
講者分享過去在市調公司,很注重客戶管理,因此在處理人際關係的事情建議急事緩辦,也在各個職涯歷練中,學習自我成長,培養快速去適應環境的能力。
關於跨部門溝通
許多企業開始變成矩陣型組織,而何謂矩陣型組織指的是公司內部每個部門不直接匯報給台灣總經理,或是Country head,而是個功能部門直接上報給國外總部這類的組織型態。
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各部門有自己的KPI,需要協調的時候因而產生衝突。
郵件中會copy太多人,因為深怕被詢問為什麼沒有通知對方。
如何可以讓溝通更有效率?
對上:先講結論,再講為什麼要做,最好請老闆裁示要不要追蹤。
平行或對下:先把背景跟原因說清楚,再講action plan(與會者要做什麼事情),最後要留時間給大家提問。
當大家想法不一致,該如何避免衝突?
傾聽對方的想法,及了解對方的期待是什麼
與對方說明你的期待是什麼、自己的KPI是什麼
發揮創意,尋求一個共同點找到出口
學會讓步
溝通是一輩子的課題,除了職場外,家人、朋友或伴侶都會需要溝通傾聽內在的需求及想法,而我也持續在學習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