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所期間,我曾短暫經營過個人部落格,嘗試過 Wordpress、Weebly、Blogger 以及 Medium 等平台。不過,由於缺乏長期經營的觀念,加上當時也沒意識到蒐集讀者名單的重要性,經營過程斷斷續續。除了在上述平台發表過幾篇文章外,大部分內容都僅分享到自己的社群媒體。雖然這些數位足跡會留存在網路上,但過去所寫的內容卻難以有效管理和整合。
直到去年,我認識了 Substack。這個平台不僅省去了建置網站介面和尋找主機代管的麻煩,還內建電子報功能,文章發佈後會自動寄送給訂閱的讀者。如果有經營 Podcast 的需求,也能直接上傳音檔並轉譯成逐字稿,同步發佈到 Apple Podcast 和 Spotify,十分方便。
當然,有些人會希望打造專屬風格的網站模板,這時自架網站會有更高的彈性與擴充性。不過,對於日常工作繁忙、僅想偶爾經營個人品牌或寫寫文章的上班族來說,Substack 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我也見過有人使用 ghost 搭配雲端部署來建立個人部落格,這同樣是一個好方案。其實,沒有絕對最好的平台,找到最適合自己、最容易上手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何開啟你的個人電子報?
首先,進入 Substack 首頁,在右上角註冊帳號。完成帳號設定後,可以開始規劃你的主題分類。進入 Dashboard,點選 Settings 頁面,便能設定電子報與網站的分類頁籤。
進入設定畫面後,就能開始規劃網站上的頁籤。設定步驟如下:
在 Custom tags 新增你想要的標籤,包含中文名稱與英文 URL 名稱。
設定好 Custom tags 後,到 Navigation bar links 新增相同標籤,這樣網站首頁就會顯示分類頁籤。
若想額外新增頁面區塊,可選擇 Section,將相關文章分類到該區塊。

如何設定自己的網域?
若想擁有專屬網域,可以到 Namecheap、GoDaddy、Cloudflare 等平台購買。購買流程與細節可參考其他教學文章,此處不再贅述。我自己是在 Cloudflare 購買網域。購買完成後,回到 Substack 設定頁面,將自訂網域貼上即可。詳細操作可參考這篇文章:Substack Custom Domain 教學。

當你在購買網域的平台設定好 Substack 提供的 DNS 紀錄後,大約三天內就會完成網域設定,屆時即可透過自己的網域造訪網站。至於是否需要購買自訂網域?我也曾猶豫過一陣子,以下是我的經驗與預算分享:
若希望你的讀者能在 Google 搜尋到你的文章或網站,必須上傳 Sitemap(網站地圖)到 Google Search Console。經過搜遍網友分享,發現要讓 Substack 產生 Sitemap,需在 Domain 設定頁面支付一次性費用 USD 50,官方會在網頁底部提供 Sitemap。
既然已支付這筆費用,自訂網域的費用其實也不高。我在 Cloudflare 購買的網域一年僅需 USD 10.96。
擁有自己的網域有助於個人品牌經營,讀者搜尋時只需輸入「你的網域.com」,不用再加上「substack.com」。
完成上述設定後,就能正式開始經營自己的電子報囉!
下一篇將說明如何在 Google Search Console 與 GTM 上進行設定,確保訂閱資訊不漏接,敬請期待!